闡明義務的違反
雖然法院有訴訟照料的義務,對於當事人在訴訟程序上,應該盡量去告知及解釋其法律的效果,讓當事人可以據此判斷並作出利己的訴訟行為,但大多數的案件,法官並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及精力去讓每個案件的每個當事人,都完全明瞭自己在訴訟程序中的處境及作出特定訴訟行為的法律效果,若要徹底力行訴訟照料及闡明義務,那開庭時大概會有八成的時間都是法官在講,訴訟一點都不經濟。要如何取得平衡點,每個個案也不盡相同,在顧及當事人權益保障下,又要審判進行快速,本身就是一個難題!
吳俊達律師在臉書貼文說了個小故事
昨天我和王律師在等開庭,前面一案兩造都沒請律師,以「素人姿態」對決。
原告:被告在網路上誹謗我,說我用假帳號攻擊她。
被告:自從認識原告後,我的人生就陷入黑暗,開的店被人砸毀,網路上又有匿名帳號一直騷擾、攻擊我。
原告:被告根本沒證據,證明我在網路上攻擊她,而且另外有個案子已經判她敗訴。
被告:那個案子法官判錯了,我有上訴了。這些骯髒的事,就是原告做的。
原告:被告就是一直誣衊我,請她提出證據。
被告:法官,我認識原告實在有夠倒楣,#我們之間已經有60幾個案件,我的人生都毀了。
本來法官都默默低著頭,聽兩造發言,一聽到被告說有60幾件案子,他突然抬起頭來,但眼神看起來充滿無奈及絕望。
____
我跟王律師說,其實當事人沒有聘請律師時,自己製造出來一堆爛案件,才真得會淹沒法院,造成法院無謂的工作量。這時,因為沒有專業律師的把關,濫訴的情況反而喪失了抑制的機制。
當然,無可否認,動輒以賺取律師費為唯一考量的少數律師,也是造成司法系統充斥濫訴的原因。因此,對於「律師執業行為」的嚴格要求,毫無疑問,也是攸關司法改革成敗的關鍵。
在我看來,一位好的律師,是要能慎選案件,把關過濾案件,善用每次承辦案件的機會,敏銳地提出(凸顯)具有重要意義的法律問題,並能找出、提出實質法理的學理論述,交給「認真、友善、公正、具同理心」的法官一同思索並加以裁判。
藉此,好的律師、好的法官、好的學者,才能合作攜手,促使「國家法治水準」在每一次個案的「理性辯證過程」中不斷進步。
而這樣的司法系統,才是走在正向運作循環,並符合正義價值的健全司法。
《實務見解內容》
刑事訴訟法第 159-5 條 之傳聞同意,雖係基於當事人進行主義中之處分主義,肯認當事人對於傳聞證據有處分權,惟我國因未採強制律師代理制度,就一般無法律背景的被告,欲求其區辨證據之適格性,實屬期待不可能。
故在被告未有律師協助之情形,為維護被告程序上之權益,法院本於訴訟照料義務,即應盡一定之告知、闡明義務,俾使被告係在充分瞭解,知有傳聞證據不具證據能力之前提下,明白其之同意,或因未適時異議所可能衍生之法律效果。
法院違反此一告知闡明義務,原則上被告之明示或默示同意,應認為欠缺法要素之瑕疵。此與傳聞證據明示同意之恆定效力,係以被告確已知悉有不得為證據之情形,因當事人明示同意之積極行使處分權,並經法院認為適當且無許其撤回之情形,已告確定,即使上訴至第二審或判決經上級審法院撤銷發回更審,仍不失其效力之情形有別。
出處:最高法院 111 年度台上字第 4224 號 判決
《延伸閱讀》
- 被繼承人生前承租房屋,過世後繼承人都拋棄繼承,則應如何處理?
- 保證債務與共同保證的「連帶」
- 父母死後,子女提領父母存戶的款項,行不行?
- 什麼是「代償請求權」?
- 以「還原工程」方式獲知營業秘密,是否侵害營業秘密?
- 營業秘密中「秘密性」的要件
- 主管監督事務圖利罪之解釋
- 國賠法中的無過失責任
- 未通知被繼承人子女而擅自處分遺體火化下葬,侵害該子女之人格權
- 使用人被詐欺、脅迫等時,其事實之有無,以何人之意思表示以為斷?
- 第三人利益契約
- 附帶搜索與同意搜索競合時,法律適用及程序遵守
- 抽象危險犯、具體危險犯及適性犯
- 客觀歸責理論
- 「事實錯誤」、「禁止錯誤」與「刑罰法律變更」
- 毒品案件中之控制下交付與空白刑法
- 遺產爭議與遺產稅核課期間
- 刑事審判與精神醫學鑑定
- 未辦理土地總登記,其浮覆地物上請求權之消滅時效
- 數位證據之驗真
- 警方未遵期提出報告書,其執行監聽所得之證據,有無證據能力?
- 吹哨者(揭弊者)在勞基法上之保障?
- 繼續性契約發生債務不履行時,可否終止契約?
- 侵害配偶權的身分法益
- 未繳回不正利益,可以減刑嗎?
- 執法人員對於搜索扣押之證據應保留證據之原始狀態
- 刑事訴訟法第348條修正後之適用
- 被害人之承諾
- 我要求與證人對質,但法院不理我!
- 共有物之分割方法
- 不利益變更禁止之原則與例外(適用法條不當)
- 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或其他後遺症,其因果關係誰來舉證?
- 審判中對於犯重罪之被告繼續羈押之限制
- 罵個「幹」就是公然侮辱罪嗎?沒那麼簡單!
- 分管契約因法院判決分割而終止後,共有人在分管之特定部分土地之地上物與土地間是否成立租賃關係?
- 上訴要有具體理由,不能只有不服!
- 個資法中所稱「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益」中之「利益」,是否僅限於財產上之利益?
- 浮覆地回復所有權登記之消滅時效起算點
- 在刑事案件中提起自訴,但未特定犯罪行為人,可以請求法院調查證據嗎?
- 為了維護兒童最佳利益而使兒童與父母分離?
- 洗錢防制法第15條之特殊洗錢罪
- 對於緩刑期滿未經撤銷的確定判決,可否提起再審?
- 構成醉態駕駛罪外,還會構成妨害公眾往來安全罪嗎?
- 曾參與原確定判決之法官,於再審案件,應否自行迴避?
- 何謂「被告不利於己之供述」?
- 約定利率修法後之適用
- 如何終止契約?
- 非婚生子女死亡後,其生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可否向生父提起認領之訴?
- 前科紀錄等品格證據之使用
- 共有物經法院裁判分割確定時,分管協議即為終止!
- 共有人出賣共有土地,未通知他共有人是否承購,可否依給付不能請求損害賠償?
- 公務員對於違建,應查報拆除卻不作為,是否構成圖利罪?
- 法院如何審查背信罪的違背職務行為?
- 被害人未查證,被告就不構成詐欺?
- 揭穿公司面紗原則
- 法院變更起訴適用法條,其追訴權時效期間之計算
- 少年時期所犯之刑事前科紀錄,可否用於成年後之訴訟程序或量刑?
- 詐欺取財與洗錢
- 法院詰問內容究竟是否屬於病患應秘密之醫療個資事項,醫師有無概括行使拒絕證言之權利?
- 警察攔檢權限與發覺犯罪
-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對於共同侵權行為人的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