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繳回不正利益,可以減刑嗎?
(一)
刑事實體法所稱之物、財物、動產或賄賂(例如刑法第 38 條第 1項及第 2 項之違禁物及犯罪物、第 121 條之公務員收受賄賂、第 175 條之放火或失火燒燬物、第 266 條第 1 項之賭博財物、第 320 條第 1 項之竊取動產、第 325 條第 1 項之搶奪動產、第 328 條第 1 項之強盜取物、第 333 條第 2 項之準海盜掠奪財物、第 339 條第 1 項之詐欺使人將物交付、第 346條第 1 項之恐嚇使人將物交付、第 349 條之收受贓物等),其概念相類或內涵重疊,然均有別於刑法(指廣義刑法)上所稱之不正或不法利益(例如刑法第 121 條之公務員收受不正利益、第328 條第 2 項之強盜得財產上不法利益、第 339 條第 2 項之詐欺得財產上不法利益、第 346 條第 2 項之恐嚇得財產上不法利益等)。
再貪污治罪條例之收受賄賂或不正利益罪,分別係以賄賂或不正利益為公務員所收受之客體,兩者互異,且係平行分立之構成要件要素。
所謂「賄賂」,指金錢或可以金錢計算其價值之有形財物;所謂「不正利益」,則指賄賂以外足以供人需要或滿足人慾望之一切有形或無形利益。而犯同條例第 4 條至第 6 條之罪,在偵查中自白,且如有所得,同條例第 8 條第 2 項前段既僅明文規定「並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者,減輕其刑」,而不及於「不正利益」,則行為人犯同條例第 4 條第 1 項第 5 款對於違背職務行為收受賄賂及不正利益罪,在偵查中自白,並自動將其收受之全部所得賄賂(即財物)繳交扣案者,不論其所得之不法利益已否繳交,均應依上開規定減輕其刑。
此外,刑罰及沒收均屬刑事法律對於犯罪或不法行為之反應,在沒收之脈絡下,犯罪所得包括違法行為所得、其變得之(財)物(均含動產與不動產)、財產上(有形與無形或積極與消極)利益及其孳息,皆應澈底剝奪而予以宣告沒收,此與上揭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之減刑規定,彼此之規範目的及效果互殊,本即併行不悖。
(二)
原確定判決既認定被告就本件被訴對於違背職務行為收受上揭賄賂及不正利益之犯行,業於偵查中自白不諱,並將其所收受之財物即賄賂 6 萬 2,000 元全數繳交扣案,則被告前揭所為已符合貪污治罪條例第 8 條第 2 項前段關於「在偵查中自白,如有所得並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減輕其刑」之要件,而應依上開規定減輕其刑。
乃原確定判決卻謂被告並未一併將其所收受價值 5,000 元餐飲招待不正利益繳回,不符上開減刑規定關於「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之要件,而無從適用該規定減輕其刑云云,核係就該等有利於被告之減刑規定,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要件,其理由矛盾致適用法條錯誤,而影響於判決之結果,依上述說明,自屬判決違背法令。
出處:最高法院 110 年度台非字第 172 號 判決
陳宏奇律師
陳宏奇律師事務所
《延伸閱讀》
- 執法人員對於搜索扣押之證據應保留證據之原始狀態
- 刑事訴訟法第348條修正後之適用
- 被害人之承諾
- 我要求與證人對質,但法院不理我!
- 共有物之分割方法
- 不利益變更禁止之原則與例外(適用法條不當)
- 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或其他後遺症,其因果關係誰來舉證?
- 審判中對於犯重罪之被告繼續羈押之限制
- 罵個「幹」就是公然侮辱罪嗎?沒那麼簡單!
- 分管契約因法院判決分割而終止後,共有人在分管之特定部分土地之地上物與土地間是否成立租賃關係?
- 上訴要有具體理由,不能只有不服!
- 個資法中所稱「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益」中之「利益」,是否僅限於財產上之利益?
- 浮覆地回復所有權登記之消滅時效起算點
- 在刑事案件中提起自訴,但未特定犯罪行為人,可以請求法院調查證據嗎?
- 為了維護兒童最佳利益而使兒童與父母分離?
- 洗錢防制法第15條之特殊洗錢罪
- 對於緩刑期滿未經撤銷的確定判決,可否提起再審?
- 構成醉態駕駛罪外,還會構成妨害公眾往來安全罪嗎?
- 曾參與原確定判決之法官,於再審案件,應否自行迴避?
- 何謂「被告不利於己之供述」?
- 約定利率修法後之適用
- 如何終止契約?
- 非婚生子女死亡後,其生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可否向生父提起認領之訴?
- 前科紀錄等品格證據之使用
- 共有物經法院裁判分割確定時,分管協議即為終止!
- 共有人出賣共有土地,未通知他共有人是否承購,可否依給付不能請求損害賠償?
- 公務員對於違建,應查報拆除卻不作為,是否構成圖利罪?
- 法院如何審查背信罪的違背職務行為?
- 被害人未查證,被告就不構成詐欺?
- 揭穿公司面紗原則
- 法院變更起訴適用法條,其追訴權時效期間之計算
- 少年時期所犯之刑事前科紀錄,可否用於成年後之訴訟程序或量刑?
- 詐欺取財與洗錢
- 法院詰問內容究竟是否屬於病患應秘密之醫療個資事項,醫師有無概括行使拒絕證言之權利?
- 警察攔檢權限與發覺犯罪
-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對於共同侵權行為人的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