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對於無罪判決的上訴利益
【編輯提點】
在看這份實務見解前,需要先具備下列知識:對於法院的判決不服,可以在法定上訴期間內提起上訴,而若要提起上訴必須具備「上訴利益」,也就是說當受到不利益的判決時,提起上訴是為了獲得相較於不利益判決,較有利的判決結果。例如原判決遭判決三年有期徒刑,受判決的被告提起上訴,認為對於原判決在認定事實及適用法律上有所違誤,而希望其上訴後得到無罪判決或較輕的宣告刑。
在了解上述對於「上訴利益」的知識後,現在進入問題意識。若是被告對於無罪判決,有上訴利益嗎?無罪判決已經是對被告最有利的判決結果了,應該沒有上訴利益了呀!沒錯,但在無罪判決中,又可分為「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與「其行為不罰」兩種情形,白話文的解釋「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表示證據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做犯罪的行為,而「其行為不罰」則是雖然證據足以證明被告有此行為,但該行為在法律上是不處罰的,不處罰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正當防衛、緊急避難、行為人未滿14歲或心神喪失等。
再進一步說明,以行為人未滿14歲而不處罰為例,依刑法第86條規定,法院可以將之令入感化教育處所施以感化教育,如此的措施稱為「保安處分」。而所謂「感化教育」,是指將少年或兒童送入少年輔育院或少年矯正學校,實施三年以下之品德、知識、技能教育,以矯正其不良習性,促其改過自新,自謀生計,並得有繼續求學機會之保護處分。但這就像違反交通規則要去上「道路安全講習」一樣,對於被命其要去上課的人來說,或許是不願意的(應該大多數的人都不願意),甚至認為這就是處罰的一種型態,對於被告來說也是不利益的(雖然他得到了無罪判決)。所以最高法院在這邊認為,若是無罪判決但同時附加保安處分,對被告而言是具有「上訴利益」的,被告可對之提起上訴,以得到一個只有無罪而沒有保安處分的判決。
———–以下為本次實務見解內容———–
按刑事被告之上訴,以受有不利益之裁判,為求自己利益起見請求上級法院救濟者,方得為之,自無許其為自己不利益上訴之理由,即所謂「無利益即無上訴」原則。而被告受無罪之判決,似屬最有利之判決,被告對之提起上訴,究竟有無上訴利益即成問題。
依刑事訴訟法第 301 條第 1 項規定,被告受無罪之判決可分為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與其行為不罰二種情形。前者係無法以證據證明被告被訴之犯罪,乃基於事實理由而認定被告無罪;後者則指起訴事實雖經證明,但法律上並不處罰其行為,乃出於法律理由而為認定被告無罪。
就主文均為無罪而言,二者並無不同,但如就法律的、社會通念的觀點一併審究判決理由,一個事實上清白的無罪判決勝過一個法律上容忍的無罪判決,則被告就後者請求為前者之判決,應認有上訴利益。
而行為不罰,亦可分為具有阻卻違法性之事由,如依法令之行為、業務上之正當行為、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難行為;或具有阻卻責任性之事由,如未滿 14 歲之人與因刑法第 19 條第 1項心神喪失之原因而不罰之行為,固均應諭知無罪之判決。
惟刑法第 86 條規定,因未滿 14 歲而不罰者,得令入感化教育處所施以感化教育,其期間為 3 年以下;刑法第 87 條規定,因同法第19 條第 1 項之原因而不罰者,其情狀足認有再犯或有危害公共安全之虞時,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監護,其期間為 5 年以下。
所稱感化教育或監護處分等保安處分,乃出於防衛社會與預防再犯之目的,對受處分人施加教育、治療之制裁措施,以期回歸社會,具有替代刑罰之作用,並有拘束身體、自由等之處置,自屬對被告不利之處分。
是以,此類保安處分與其前提之無罪諭知,具有不可分離之關係,必須整體觀察,倘被告因欠缺責任能力之行為不罰而受無罪諭知,併同時附加施以保安處分之判決,則其請求改為具有阻卻違法性之事由,僅單純宣告為無罪之判決,亦有上訴利益。
出處:最高法院 107 年度台上字第 2071 號 判決
《延伸閱讀》
- 抽象危險犯、具體危險犯及適性犯
- 客觀歸責理論
- 「事實錯誤」、「禁止錯誤」與「刑罰法律變更」
- 毒品案件中之控制下交付與空白刑法
- 遺產爭議與遺產稅核課期間
- 刑事審判與精神醫學鑑定
- 未辦理土地總登記,其浮覆地物上請求權之消滅時效
- 數位證據之驗真
- 警方未遵期提出報告書,其執行監聽所得之證據,有無證據能力?
- 吹哨者(揭弊者)在勞基法上之保障?
- 繼續性契約發生債務不履行時,可否終止契約?
- 侵害配偶權的身分法益
- 未繳回不正利益,可以減刑嗎?
- 執法人員對於搜索扣押之證據應保留證據之原始狀態
- 刑事訴訟法第348條修正後之適用
- 被害人之承諾
- 我要求與證人對質,但法院不理我!
- 共有物之分割方法
- 不利益變更禁止之原則與例外(適用法條不當)
- 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或其他後遺症,其因果關係誰來舉證?
- 審判中對於犯重罪之被告繼續羈押之限制
- 罵個「幹」就是公然侮辱罪嗎?沒那麼簡單!
- 分管契約因法院判決分割而終止後,共有人在分管之特定部分土地之地上物與土地間是否成立租賃關係?
- 上訴要有具體理由,不能只有不服!
- 個資法中所稱「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益」中之「利益」,是否僅限於財產上之利益?
- 浮覆地回復所有權登記之消滅時效起算點
- 在刑事案件中提起自訴,但未特定犯罪行為人,可以請求法院調查證據嗎?
- 為了維護兒童最佳利益而使兒童與父母分離?
- 洗錢防制法第15條之特殊洗錢罪
- 對於緩刑期滿未經撤銷的確定判決,可否提起再審?
- 構成醉態駕駛罪外,還會構成妨害公眾往來安全罪嗎?
- 曾參與原確定判決之法官,於再審案件,應否自行迴避?
- 何謂「被告不利於己之供述」?
- 約定利率修法後之適用
- 如何終止契約?
- 非婚生子女死亡後,其生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可否向生父提起認領之訴?
- 前科紀錄等品格證據之使用
- 共有物經法院裁判分割確定時,分管協議即為終止!
- 共有人出賣共有土地,未通知他共有人是否承購,可否依給付不能請求損害賠償?
- 公務員對於違建,應查報拆除卻不作為,是否構成圖利罪?
- 法院如何審查背信罪的違背職務行為?
- 被害人未查證,被告就不構成詐欺?
- 揭穿公司面紗原則
- 法院變更起訴適用法條,其追訴權時效期間之計算
- 少年時期所犯之刑事前科紀錄,可否用於成年後之訴訟程序或量刑?
- 詐欺取財與洗錢
- 法院詰問內容究竟是否屬於病患應秘密之醫療個資事項,醫師有無概括行使拒絕證言之權利?
- 警察攔檢權限與發覺犯罪
-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對於共同侵權行為人的認定